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婴儿语言」婴儿语言对话

「婴儿语言」婴儿语言对话

2024-06-02 19:15:06学龄前教育作者:tonylate
今天我们来聊聊婴儿语言,以下6个关于婴儿语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零到一岁宝宝语言什么是邓斯坦婴儿语言?婴儿语言能力婴幼儿如何掌握语言?9-12个月婴儿的语言发展0到3岁婴幼…

今天我们来聊聊婴儿语言,以下6个关于婴儿语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
  • 什么是邓斯坦婴儿语言?
  • 婴儿语言能力
  • 婴幼儿如何掌握语言?
  • 9-12个月婴儿的语言发展
  •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在生活中的时候,很多妈妈认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从“会说话”开始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当他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就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需求,分享零到一岁宝宝语言的相关资料。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1 0到3个月:简单音节(咕咕阶段) 新生儿满月后,逐渐对声音的变化或者摇铃声,能够产生身体动作的变化,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声音的刺激,一定要柔和,很多电动的玩具声音很刺耳,并不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玩。 2个月后,会出现微笑或者眨眼,哭声也开始和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饿了、拉了、困了、自己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如果宝妈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不错的情况下,她对孩子的需求会很敏感,是能够分辨出孩子为什么哭的。 2到3个月,孩子会发出一些积极状态的声音,类似于元音a/o/e,3个月后,孩子听到声音,会想要寻找声源。 0到3个月,语言的教育和培养要注意哪些方面? 这个阶段,父母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诱导孩子发出声音。而且不要过于担心孩子的哭声,哭也是发音的一种方式,只要不是因为不舒服而哭闹。 说到这里再多说一些,现在很多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医生多数都会询问:是不是小时候没舍得让哭过?当然,语言发育迟缓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辅食的添加、舌肌口腔肌肉的力度达不到等等,但对于小孩子来说,正常的哭一哭没什么坏处。 1、使用声音和语言刺激婴儿:父母多和婴儿说话交流,婴儿听不听得懂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语言和声音的刺激。 2、多抚触:多拥抱抚摸婴儿,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听摇篮曲:让婴儿听轻柔的音乐,可以训练孩子有意倾听的能力。 4到7个月:连续音节(牙牙学语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发出一些重复的音节,音节中有辅音和元音的组合,比如说baba/mama/nana。很多家长听到后就会很开心:宝宝会喊爸爸妈妈了,其实婴儿这时候的发音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真正的会喊人了,只是这些音节比较好发音。 牙牙学语阶段的婴儿,一定要能够听得到大人说话,才会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如果婴儿的听力受损,语言发展就会严重延迟,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听力问题敏感一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语言能力。父母对婴儿的应答,也会促进孩子的牙牙语。 虽然婴儿还不能够理解具体的内容,但是他可以理解语调,辨别父母语气、语调和音色的变化,而且他的情绪感知能力很强,能够分辨出愉快、冷淡、愤怒的情绪。你温柔地对着他笑,他也会微笑,你语气严厉一些,他就哭了,这就是原因。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建立起一些条件反射,比如正在哭闹的婴儿,听到妈妈说“来了来了~”哭声就会变小或者停止哭闹,虽然他理解不了具体的意思,但他明白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4到7个月,宝宝的语言培养活动有哪些? “联合注意”,有助于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从4个月开始,婴儿会开始注意大人看的方向,这一技能在不断的发展,成人也会追随婴儿的视线,评论婴儿看到的东西,这就被称为“联合注意”。经常体验“联合注意”的孩子保持注意力会更久,说话更早,并且表现出更快的词汇发展。 婴儿开始和成人交流的轮流模式,比如说很喜欢“躲猫猫”,用手遮住脸再移开,孩子就能开心玩很久,父母与婴儿互动的过程,对心理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1、坚持语言刺激:父母多和孩子说话,伴随着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孩子会很感兴趣。 2、诱导孩子说话:孩子发出音节时,父母可以学习他发音进行互动,用这种方法鼓励孩子说话。孩子小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聊天”二十分钟。 3、“动作—实物配合”:帮孩子建立起语言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用语言指导动作,比如说“要换尿不湿了,腿抬起来下”、“穿衣服啦,胳膊伸进来”等等。 4、开展语言游戏:可以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拍手游戏、指认物体的游戏。 照顾这个阶段孩子的抚养人,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和婴儿进行互动,有些宝妈、奶奶或者保姆认为,照顾好他们的安全就好了,也不和孩子进行互动,不哭闹时就给孩子一些玩具让他躺在那里玩,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8到12个月的语言发展特点 7到8个月,可以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听到声音会指物品,你问她:“狗狗在哪里?”、“爸爸呢?”她会用肢体语言表达。 8到9个月,形成第一批“语言—动作条件反射”。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会拍手、再见等等。 11个月开始,是“语言—动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时期。孩子能把实物和动作相结合。这时候妈妈问孩子“垃圾桶在哪”、“你的奶瓶呢”,孩子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 孩子会开口说话,会出现第一批或者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最早的指向是熟悉的人和物或者熟悉的行动,比如说孩子第一个会喊的是“妈妈”,也有可能是“爸爸”、“奶奶”,这时候他已经能对上号妈妈是谁、爸爸是谁。也会说一些熟悉的物,比如说“车车”,熟悉的行动,比如说“拿拿”。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2 0-1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0-2个月 发展特点 易敏感。在意身边的各种声音,会长时间注视着说话的人。 爱交流。出生半个月左右,就向往和妈妈对话,开始会发出哼哼声,还会使用不同的哭声来告诉妈妈不同的需求。 辨别与回应。到了2月大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并发出声音进行回应。 培养方法 1、多交流。和宝宝说话时表情可以略带夸张,鼓励他发声。 2、奖励。如果宝宝能够很快跟你说话谈心,就抱抱他,摸摸他,让他变得更爱说话。 3、多体会。宝宝的语言或许很难懂,但母子连心,静下心来慢慢体会,记住任何一种声音都要给予回应。 4、目光交流。在这一时期语言交流还比较困难,坚持目光交流,经常面对宝宝,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2-6个月 发展特点 元音和辅音。你会发现宝宝在会笑之后,会不时发出a、o、e的声音。不开心时,会发现出n、m、p的声音,开心时还会夹杂着k的声音,还会依依呀呀地和妈妈“谈心”了。 愈发敏感。有人喊他的名字时,会立即转过头来找。看到熟悉的家人,书籍,玩具会发出欢快的声音。 多元化的声音。四个月大时,孩子会开心地尖叫甚至发出吐泡泡的声音。六个月大时,会朦朦胧胧地发出ma,da的声音。 培养方法 1、锻炼舌头。可引导幼儿经常吮吸或舔乳-头。 2、听音乐。播放很有节奏的儿童音乐,也可经常朗诵儿歌。 3、笑脸迎宝。经常在宝宝面前笑,通过滑稽的表演让他试着模仿。 7-12个月 发展特点 发音清晰。可以很清晰地发出ba,ma,da的'声音,8个月时就可以蹦出连着的baba和mama了。 爱模仿。10个月时,开始模仿旁人的说话声音而且越来越像。到了1岁左右,还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会理解。理解能力越来越强,赞同会点头,反对会摇头,并理解大人的指示,如挥手拜拜,拍手等。 培养方法 1、做个优秀的老师。宝宝会模仿你的声音来学说话,因此同他说话时要放慢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最好结合些动作来表达。 2、一同依依呀呀。使用宝宝的语言,他会看到你开心的样子更加努力地说。 3、跟着他说。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蹦字,不妨随着他一起说,并给他以拥抱鼓励,让他不停地练习说话。 4、理解。即使宝宝会说某个字或词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家长要通过动作或者实物让他明白。 零到一岁宝宝语言3 0至1岁宝宝学说话,分为哪几个阶段呢? 在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可以吸取词语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存储。 同时语言与情感紧密相连,所以父母在此时期首先要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如在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出外散步等时候要对孩子说:宝宝,我们现在在吃奶,妈妈给宝宝换尿布,我们在散步,我们看见红花,那是松树等。这样可以给孩子树立交流的榜样,给孩子示范正确语法,教给孩子谈话规则。 1岁左右孩子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父母要给孩子创造非常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不要不顾孩子的情感,强迫孩子说话或表演。 父母要演示在同别人谈话时注意别人的眼睛和嘴,这样一方面是使孩子明白目光交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正确发音;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当时重复,但他会记住,下次可能就会正确地说了。 在这一时期,要选择适当的儿童读物,为孩子朗读,或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演一些小戏剧或过家家,使孩子学习体会别人的角色;可以让孩子充当家中的信息传递员,如告诉爸爸我们马上就可以吃饭了,对妈妈说还有5分钟电视就开始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当小领导,由他教你怎样做某事或指示你干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看到语言的效果。 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获得语言文字智能的发展。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思想都可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为了使孩子语言文字智能得以良好发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在这个过程中既应有父母帮他们念故事,还应有他们自己根据画面,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讲述。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什么是邓斯坦婴儿语言?

    是一种关于婴儿声音反射作为人体信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跨语言和语言群体有五种声音,每种都有意义,在语言习得期之前被婴儿们使用。

    五种不同哭声代表5种不同的生理需求,如饥饿,困倦,拍嗝,肠胀气,皮肤不舒适。

    邓斯坦婴儿语言是全球迄今为止可以给新手父母提供自信心和抚育技能的最伟大的发明。邓斯坦婴儿语言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婴儿哭声研究。

    其他所有育婴技巧的使用包括母乳喂养,安抚睡眠,按摩抚触.....等等都是建立在对宝宝需求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邓斯坦婴儿语言是通往理解宝宝大门的金钥匙,所以邓斯坦婴儿语言是育婴护理行业所有技巧的总纲。

    扩展资料:

    背景

    长期以来,宝宝哭声背后的秘密是世界公认的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婴儿护理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士。直至邓斯坦婴儿语言的出现,该领域的研究才出现了曙光。

    澳大利亚音乐家Priscilla Dunstan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从自己儿子的哭声中得到灵感,联合世界上著名院校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科学研究,成功破译了婴语密码。

    1998年,Priscilla的儿子Tom出生了,然而,Tom无休止的哭闹让不知道孩子需要的Priscilla无计可施。经过观察,Priscilla识别出Tom哭泣的不同模式,发现了婴儿五种不同的哭泣声所传达的不同的信号——这成为等斯坦婴儿语言的基础。

    经过多年来对大量国际范本进行采集和研究,科学家证实,全球婴儿不论任何种族与国籍,都会发出相同的五种哭声代表五种不同的生理需求。邓斯坦婴儿语言开始在全球广泛流行,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婴儿照护中心等。

    学习了邓斯坦婴儿语言后,她切实感受到了婴儿语言的神奇。掌握婴儿语言后,父母们懂得辨认孩子的哭声,能够及时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安慰,父母在育儿中更有信心。

    婴儿语言能力

    婴儿语言能力   婴儿语言能力,在婴儿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的要培养语言的能力了,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以下婴儿语言能力。   婴儿语言能力1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与产物,宝宝在降生后通过后天的模仿学习才逐渐掌握。在0-1岁期间,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初生时,宝宝偶然会发出最简单的单音节,2个月大可能有m~ma声。出生3个月的宝宝还会有更多的元音,其中还会夹杂少量的辅音。   2、4-8个月——连续发音阶段:宝宝不但会发出更多的辅音,而且还会使用连续音节,如ba~ba,ma~ma。但这不是在叫自己的爸爸妈妈,仅仅是一种本能而已。   3、9-12个月——学话阶段:宝宝开始努力地模仿大人的语言,试图把学得的词汇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并开始探究这些词汇的涵义。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指标   所谓发育指标,简而言之,就是宝宝在多大时候能说什么类型的话。通过对大量0-6岁宝宝的研究,正常情况下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将遵循以下的指标:    1个月内   除了哭,宝宝还可以发出简单的单音节,如a。可分辨出父母的声音,喜欢听父母与他人交谈,偶尔发出咿呀声。    2个月   出现反射性的发音,且可以发出a、o、e 3个或3个以上。    3-4个月   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发出自己觉得舒服的声音,如呵呵大笑,并且会发元音字母的声音,如ou、h、k、ai,或偶尔地轻声长啸。等到4个月大,宝宝们就乐意同大人说话,并经常自言自语。可以用大声地哭、笑来表达情绪,并会模仿音调。    5-6个月   当被大人呼唤时,宝宝会盯着大人看,并微笑;宝宝也会和自己喜爱的玩具说话,会模仿ma~ma之类的发音。这一阶段,宝宝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声音,他可以感知不同语气和不同大小声音,并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受到责备,他也可以感知到。    7-8个月   本阶段,宝宝对语言越发敏感了,有更丰富的声音,会说ba~ba、ma~ma了。他已经具备一定地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并试图把某些词语与它具有的涵义对应起来。熟悉的人,如父母,叫他名字时,他会回头,能区分父母与其他人的声音。对于成人不同的语气,他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9-10个月   该阶段的宝宝,不但可以理解成人经常说的一些词语,还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和成人进行交流。这时的宝宝,应该已经可以主动叫妈妈了,会时常模拟大人说话,会反复地发出一个词语,并逐步学会了听从父母的命令。    11-12个月   宝宝特别爱说话,滔滔不绝。当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往往借助动作,即身体语言。现在他们不但会用词(大约5-10个简单的词语),还学会了造句。(大人可以观察宝宝说:“不”时,是否会摇头,用身体语言辅助声音语言。)    2岁左右   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从以前只会用单双词发展到现在可以使用完整词句,但是发音有不少错误。本阶段,宝宝应该可以在听完一个短小故事后比较完整地复述出来(哪怕是一些情节上有所出入或遗?),或可以背诵简单短小的儿歌或诗词。    3-4岁   宝宝的词汇量已经达到200以上,可以比较完整和流利地和大人说话,或完整地叙述某个事件,有的还会加一点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这阶段的宝宝尤其爱说故事,会反复地描述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宝宝对大人的模仿能力与日俱增,他们经常会将大人的一些词语和语气用于与同龄人的交流,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宝宝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辞。    5-6岁   爱听故事,也爱阅读故事。具备相当的归纳能力,能说出某个故事的内容梗概和中心思想;也有一定的语法知识,会理解抽象词汇的含义并试图运用。语言有了时间概念(有点类似英语中的“时态”),会描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并可以指正他人的语法错误。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五大关键期   宝宝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种“关键发展期”,在这一时间段内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能力也不例外。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有5个主要的“关键期”,它们分别是:   婴儿语言能力2    如何提高婴儿语言能力?    第一阶段(0~3月) 简单发音阶段   宝宝1个月内偶尔会吐露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a声,第3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阶段(4~8月) 连续发音阶段   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a~ma,pa~pa是宝宝在叫妈妈爸爸。    第三阶段(9~12月) 学话阶段   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大约从2~3个月开始,当宝宝吃饱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时候,就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约到半岁左右,宝宝能发出更多的语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大约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开始对特定的词发生反应。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说“拍手、拍手”,经过不断重复后,只要大人一说“拍手”,宝宝就会做拍手的动作。如果当着宝宝的面指着猫说“猫、猫”,经过多次重复后,只要大人说“猫呢?”宝宝就会转头去看猫。实际上,这时的宝宝并不能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只是经过大人反复刺激后建立了词和物的一种联系。   当宝宝不仅能听懂词,而且还能在听懂词的基础上会说出词,这时语言才开始成为他与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岁左右出现。而这时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个左右的词。   在婴儿期,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来帮助宝宝语言的发展呢?父母要把宝宝当成羽毛丰满的谈伴,耐心并经常同他们交谈。例如一个母亲同她3个月的孩子交谈:   “儿子今天好吗?(停)你好吗?(停)好,你说?/你觉得好吗?/我很高兴那样/是的,我是。你现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这是你想要的?好。它在这儿。”   在这个交谈中,母亲假定她的宝宝是有能力回答的。母亲问完后停顿一下,给她的小宝宝回答的机会,然后又接着说。母亲的这种交谈方式,向小宝宝表达了她的愿望,希望他们间彼此能够交谈。当小宝宝终于开始说话时,父母仍可继续这种方式。交谈时要注意,父母的语言要简单、短,谈话速度要慢,音调要高一些,抑扬顿挫一些,关键词多重复一下,这样的交谈方式宝宝才会有兴趣。   只有不断地引导及让孩子练习,才能加强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最后提醒各位父母,要有耐心更要付出时间陪伴孩子不断练习,才能加强孩子语言能力。   婴儿语言能力3    婴儿多看电视妨碍语言能力发育早教   电视每开1个小时,孩子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2岁前的婴儿若看太多电视,不仅导致语言表达迟缓,还影响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2岁前的婴幼儿若平时太多时间看电视,将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甚至大脑发育。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找到了导致“电视儿童”语言发展迟钝的潜在原因。调查表明,长期暴露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将减少从父母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行为学研究专家团队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专家们说:“在一般的家庭中,显而易见的是,听得到、看得见的电视声音与画面,减少了婴幼儿与其照料者交流与说话的`机会,这对婴儿的语言发育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美国家庭的调查发现,有大约30%的家庭有开着电视但不看电视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初学走路阶段的婴儿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进而影响婴儿的脑部发育。研究者警告说,大人不要把电视当作哄婴幼儿的“工具”,电视不仅不能“照顾好”婴幼儿,反而会减少婴幼儿与成人的直接交流,进而影响婴幼儿的认知能力。   研究还表明,除语言表达迟缓之外,过多看电视还会导致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迟钝。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语言发展是婴幼儿脑部发育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说:“通常情况下,照料婴幼儿的成人每小时对孩子说大约941个单词。但研究发现,一旦儿童面对电视,1小时之内大人的话语减少770个单词,与孩子的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2岁以下婴幼儿不看电视,年龄稍大儿童每天看电视不要超2小时。   研究者表示,那些经常喜欢把电视当作哄孩子工具的家长应该注意,不能让孩子过多沉浸在电视环境中。   目前,看电视多的坏处都被一一批过。比如,孩子长期看电视,会造成近视、远视、斜视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对电视的过度关注,会让婴儿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和他人交流,甚至出现“电视自闭症”。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年龄稍大的儿童每天看电视也不要超过2小时。另外,有专家建议,哺乳和进餐期间应关掉电视,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还有专家建议,3岁前的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超15分钟。做父母的应该加强与婴儿的直接交流。

    婴幼儿如何掌握语言?

    人类所具有的一个确定性特征就是会使用复杂的语言。语言是我们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文字以及手势进行沟通的能力。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那么婴幼儿是如何掌握语言的? 发展心理学专家相信,婴儿具有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语言的天生能力。心理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婴儿在出生时脑中便已经建立了让他们能够理解话语和说话的结构。这一结构位于布洛卡区,即运动皮层上的运动语言中枢。乔姆斯基把所有这些让人们可以说话的结构统一叫做语言习得机制。而且,这种语言习得机制是具有弹性的,而不是僵化的。它能够自如地适应所学语言的最终形式和背景。最近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学习虽然受到人类脑天生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小时候所学的语言也会调整脑的结构。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脑与外界的互动可以改变脑的生理结构。 除了能够感知语音,婴儿天生还会发出语音。在婴儿一个月大时就能对声音做出反应,偶尔会发出声音。在呀呀学语的这个阶段,婴儿几乎能够发出所有语言中所能听到的声音。但最后学习过程将婴儿所能发出的声音限制在他们所能听到的语音范围之内。 光有天生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让孩子开口说话,他们还必须学习特定语言的词语和结构。不过,婴幼儿都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在1到1.5岁之间,婴儿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到60个左右。2岁左右,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在6岁前,词汇量激增到1万个。更令人惊奇的是,儿童掌握词汇的速度在六到十岁之间还会加速。 发展心理学家将儿童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模式划分出三个初步阶段,单语阶段,双语阶段和电报式语言阶段。单语阶段大约开始于1岁,孩子会说出单个具象的名词或动词,比如“妈妈”“吃”。稍后他们才学习如何将词语连在一起以表达复杂的想法。大约18个月大时,儿童学习词语的速度迅速加快。那时儿童非常喜欢指着物体给他们命名。研究者把这一阶段叫做命名爆炸。约两岁时,儿童进入双语阶段。这时,他们第一次掌握了叫做语法的语言规则。语法是指语言对词语进行连接和排序以使其形成可以被理解的句子的一套规则。掌握语法让他们度过了命名阶段,开始将词语连接成句。 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也是从单词句到多词句的过程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在孩子早期所说的由两个词或三个词构成的句子中,话语往往像电报的电文一样:句子有一连串简短的名词和动词组成。即电报式语言。 为了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儿童必须学习语言的其他组成部分,还必须学会如何根据语法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最后,儿童还需要掌握实用语素的语法技巧。语言环境和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是帮助儿童习得言语的重要方式。成人在说话的时候会使用肢体语言,语调和面部表情来加强沟通的效果。婴幼儿天生的模仿能力会让他们很快习得并掌握这些技巧。 许多研究表明,1.5到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三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也就是说,儿童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 语言习得的复杂性说明了语言是儿童期的一个主要发展任务,儿童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也说明,在通向成年期的道路上,最早迈出的这几步既学习有关,也与天生设定好发展时间表,并且适时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一句话,婴幼儿语言的习得是先天与教养交互作用的结果。

    9-12个月婴儿的语言发展

            经历了“小儿语”阶段的语言发展,9-12个月这一阶段婴川所发出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而且不是一个音节的重复,语调也开始变化。同时,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         研究表明婴儿大约从9个月开始才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另外,9-12个月婴儿的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不仅能理解成人简单的命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而且能把一定的语音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大部分9-12个月婴儿开始开口说话,出现了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一)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加 婴儿开始发出不同的连续音节,并且明显增多,语调也开始明显多样化。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婴儿咿呀学语的发音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时期,他们能够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还能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或成人发出的新语音,这标志着婴儿学说话的萌芽。 (二)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         婴儿大约从9个月开始才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怎样来判定婴儿是否理解成人的话语呢?往往可以采用“话语反应判定法”,即在自然语境中如果婴儿对语言刺激能作出合适而又恰当的反应,则可判定婴儿对该话语已经理解。如“妈妈在哪里?”婴儿能把目光或头转向妈妈或用手指向妈妈,这就是合适的反应。         婴儿大约在6个月时,已有话语理解的萌芽,到9个月之后,理解反应迅速发展。到1岁时,发生理解反应的析使句和疑问句有十个之多。如果把婴儿理解的最小话语单位称为“语元”的话,如“走”“看”等语那么婴儿在这一阶段已经可以理解20多个不同的“语元”。从成人角度看元可能是词,也可能是句子。婴儿能对这么大数量的语元作出听觉分辨,说明婴儿听觉分析器已经相当敏锐,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相当复杂的语音表象。这似乎可以表明,虽然婴儿在此阶段还不能说话,但是他们的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了。 (三)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         10个月之后一直到1岁半,婴儿的前语言交际具有了语言交际功能。虽然他们还不会用说话的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已能够通过一定的语音、动作和表情的组合,使这种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具体表现在: (1)能理解成人简单的命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这是婴儿真正理解语言的一种表现。婴儿能够对成人的命令(有时甚至不要命令只要有相应的情景)马上就会作出反应。如成人说:“跟姐姐再见!”婴儿就会挥挥小C 手。有时对那些根本不是对他们说的某些词语也会作出反应,如当他们听到父母对别人说“我们宝宝已经会对姐姐说再见了”时,他们会立即挥挥小手做“再见”的动作。这表明婴儿对某种“交际信号”具有相当稳定和牢固的印象。 (2)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不同的婴儿会用各自经常重复的发音来表达某一种意思。如他们会说“呜呜”,手指着一个转动的汽车,告诉成人这是一辆汽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婴儿逐步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交际的各种目的。他们的语音和动作表情实际上已经产生了陈述、否定、疑问、感叹、祈使指令的各种句式意义。婴儿正是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大约从10个月开始,婴儿会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婴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前一阶段成人辛勤培育的结果。而婴儿最初掌握的词语,都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与他们每日所感知接受的语言有着必然的联系,具有专指的性质。如“狗狗”就是指他们自己的玩具狗。婴儿一般较早掌握的是具体名称。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现在的爸爸妈妈早早的就给宝宝报了各种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下面看看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1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2 0到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特点1 早期婴儿神经反射分为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1—3岁的幼儿出现的往往是直觉行动思维,这是思维的初级形式。思维过程是以词汇作为媒介来进行的, 借助于某种形式的语言完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活动。 幼儿在1—2岁时会产生想象的萌芽,但是孩子4岁前的想象力还是很零散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强化形成条件反射,才有利于适应自然,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儿童行为培养的重要方法。我就是根据这个知识,在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时候, 有针对性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培养了她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生儿对光和温度的反应很敏感。2—3个月的婴儿对人脸和活动的物体感兴趣。3—4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够辨别色彩,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黄、绿感兴趣。1岁儿童可以出现10—15秒的随意注意。新奇、鲜艳的刺激可以使2—3岁的儿童集中10—20分钟的注意力。在这里要提出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能够确认出来的能力。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以下条件: (1)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 (2)眼前事物与头脑中过去事物的相似程度。 (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教孩子认字,需要经常不断地重复让他看到,这就是提高再认能力。我们读书就是再认能力的体现,里面学过的字,再看到还可以认识。 再现就是回忆,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将其映象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一般这种能力的发育要比再认迟缓一些。背诵就是再现能力,比如孩子不识字,但是她照样可以按照家长教的儿歌背出来。 认识字和能背诵是两个概念,我们读报纸时不经过刻意地反复背,看一遍是背不下来的,但是我们拿到报纸就可以读,这就是再认和再现的本质区别。 再认是用眼,再现是用脑。在犯罪学里面,辨别罪犯靠再认能力,比如,找几个人过来问见没见过。而描述当天发生的情况靠再现能力,比如描述那天下雪,当时自己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周围有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等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是短暂的,一般来说1岁的孩子对人或物的再认能力大约只维持数天,2岁时可达数周,3岁时延长到数月。所以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孩子见自己的朋友,孩子开始认生,等熟悉以后便高兴起来,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带着孩子去见这个朋友,孩子又会用警惕、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他曾经认识的长辈。很多妈妈还会和孩子说:“你怎么不认识了?这就是你见过的某某阿姨呀。”如果大家知道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记忆特点,就不会奇怪孩子的这个反应了。 很多家长因为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从小眼界开阔,所以孩子1岁左右时就带去迪士尼,或者出国旅游,以为带着孩子去这些地方会增长孩子的见识。其实如果家长了解孩子智力发育的过程,就会知道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徒劳的。带1岁左右的孩子去迪士尼,他的记忆力也就几天,隔一周再带他去,他还会觉得新奇,跟没有去过一样。所以带这么大的孩子出门,经常在家周围逛,也可以给孩子新鲜感。因为孩子还没有长期记忆,在孩子眼里,迪士尼和楼下街心公园的区别并不大。 所以根据孩子这个时期的记忆特点,带他们出国旅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的记忆能力只能维持数周或数月,根本无法达到开眼界的目的。我记得女儿3岁的时候,在三峡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我们带她去三峡,本来想要带孩子看看这里最后的美丽风景,因为以后再也看不到了,结果她现在完全不记得三峡什么样子了。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需要睡在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适宜的温度为20—22摄氏度,湿度最好保持在55%—60%。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过度保温,夏天室内温度超过22摄氏度也会以怕孩子着凉的名义不开空调,而且还给孩子包裹得很严,造成孩子烦躁哭闹、睡觉不安、食欲下降,甚至因为过度受热而诱发很多疾病。在冬季给孩子穿得过多容易造成“婴儿捂热综合征”,医学上也叫“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其症状包括:发烧、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是一种婴儿冬季常见病。 因此,儿科专家呼吁,在寒冷的季节,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条件良好,冬天屋子里有暖气的情况下,切忌把婴儿包裹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能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 1—2岁的宝宝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具备最基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能站能走之后,宝宝的生活范围扩大,大脑迅速发育,开始产生探索世界的愿望。这个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生活习惯养成、认知学习启蒙的重要阶段,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家长都要用正确的语法、发音与孩子说话并鼓励孩子模仿。可以让他听儿童歌曲,给他讲故事,让他用蜡笔画画,也可以让他认识字卡片,跟他做一些简单的游戏。 这个阶段的儿童因为语言能力常常不足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直观的肢体表达用得更多。 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由于不容易被他人理解,经常会表现得脾气暴躁。很多人反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交往时容易出现肢体碰撞,比如在儿童娱乐场所,4岁以下的孩子一起玩儿,因为孩子之间无法交流,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就会采取推拉甚至拍打其他孩子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我建议家长针对喜欢动手打人的孩子,在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这也是培养孩子智力发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如果大家回忆自己小学时候的经历会发现,班里喜欢动手打人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都不突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这也是因为他们小时候, 家长忽视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根据以上这些医学心理学知识,针对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明确了0—3岁的孩子最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条件反射的训练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的建立。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3 0~3岁宝宝成长关键期 婴幼儿的早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在这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中,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生后的最初几年是儿童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等方面充分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而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现代研究表明,出生后3天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母亲的脸上,半岁的婴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1岁以后的婴儿开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 可以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所以家长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家长要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一、动作发育的关键期 运动和动作发育可促进体格发育、扩大活动范围、发展观察力、增加与人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小儿独立生活能力及活泼、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0~3岁是宝宝运动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出生从仰卧位到能走会跑,从伸手取物到能灵活运用双手均是在3岁前完成的, 宝宝抬头的敏感期是2~3个月,坐的敏感期是6~7个月,走路的敏感期是1岁左右。1岁以后动作发育更为迅速,手脚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手的动作发展如伸手取物的的动作敏感期是5个月左右,手的精细动作的敏感期是1.5岁―3岁。根据其特点宜重点培养粗动作和手及手指的精细动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生后2个月即可训练抬头、俯卧、撑胸的动作。3个月时,帮助小儿由仰卧转为侧卧,完成翻身动作,训练主动改变体位、姿势的能力,为爬行做准备。5个月开始可扶小儿学坐,但时间不要太长,避免脊柱弯曲,4~5个月,训练其抓握胸前的玩具;6~10个月可训练用手指取小物体,创造可爬行的环境。 6个月开始可以训练扶站;8~9个月可学扶走;10个月后应训练从扶站至迈步的能力,并逐步过度到独立行走。1岁半后,在走稳的基础上,训练小儿上、下楼梯、跑、跳和攀登的能力,练习两脚交替独站,使双肢力量均衡,教小儿蹦跳,还可让小儿练习从台阶跳下和跳远,促进大肌肉的发育。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和草地上进行游戏,跑步等促进其活动能力的发展。 可通过学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串有孔玩具、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训练小儿手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通过游戏、手工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发育。 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是孩子学习的基础,也是智力发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喜欢听到能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语音和语言感知环境,让婴儿充分感知语言,经常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婴儿自发“baba”、“mama”等语言时,应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使婴儿逐渐理解这些语言和特定人物的关系。2~3个月时,母亲可利用哺乳和小儿亲切“交谈”。 开始学说话,便应主动教其正确的发音,使婴儿能积极模仿成人的语言。通过日常接触的人和物,引导其将物、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进行表达。适合婴儿的语言刺激有广播、小故事、儿歌、亲切的语言交流等,这些都能引起婴儿感知语言的兴趣。 小儿从语言理解阶段开始,日后的言语积极性高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逐渐丰富,言语交际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主要培养和加深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利用不同的场合创造言语交流的机会,教日常语,启发小儿说话;教小儿认识周围的人和物,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要多和小儿讲普通话,发音要正确,口齿要清楚,语句要连贯完整。 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模仿成人语言时应及时纠正错误发音,使其吐字清楚,用词正确,发音准确,语句连贯完整。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音词到多音词,不断丰富小儿的语言词汇量。随着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可进一步教小儿念短句和儿歌;复述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并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对于孩子将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模仿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孩子出现第一个逆反心理的时期.因此需在本性形成的起始点上就为其提供适时、适量的条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等习惯和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品德;训练穿脱衣服、鞋袜、解纽扣和鞋带等自理生活的能力。鼓励小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其遇到困难时,教育着不要马上伸手相助,应鼓励其进行尝试,小儿经尝试获得成功后,对将来智能发展和学习的意志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向小儿传授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为小儿提供练习有关社交行为和技能的场所。 让小儿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使小儿在游戏中懂得遵守一定规则,相互合作,团结友爱,通过这种游戏培养小儿建立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多带小儿接触社会,教会小儿有礼貌地称呼周围的人。 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如教育小儿爱护玩具,有礼貌、不乱扔果皮、主动收拾玩具、公园的花不能摘、不随地大小便等。成人要尊重小儿,不要当面评论其缺点,如果犯了错误,要教育其认识错误并勇于纠正,在其做出努力后及时表扬和鼓励。应及时表扬小儿好的行为,批评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婴儿语言」婴儿语言对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推荐内容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