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

2024-05-16 16:00:23学龄前教育作者:tonylate
今天我们来聊聊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以下6个关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今天我们来聊聊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以下6个关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
  •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 ...早晨和猫玩没洗手就吃东西,下午就发烧了,手足口病和...
  • 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考试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

    手足口病症状和口蹄疫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会出现皮疹、发热、溃疡等症状。手足口病属于人类疾病,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症状是发热、出皮疹、溃疡,5岁以下的小孩在冬春季较易患手足口病。口蹄疫又称阿夫他热,是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侵犯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的病毒性烈性传染病,但传染人的机会很少,更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感染。因此,一旦小孩出现发热、出皮疹、溃疡等病症,家长不要恐慌,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解答各种问题。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现象。   2、提高幼儿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你们听说过"手足口病"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幼儿说说。)   (二)师出示课件ppt   1、你们看,得了这个病,我们身上会长什么东西?   2、会长在我们身体的那些位置?(幼儿说说。)   (三)教师小结:手足口病会在我们的手、足-脚、臀-屁股、口-嘴巴、背等各处长小红泡泡,小泡泡会疼,有时我们还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一)请幼儿说说"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   (二)教师总结:洗净手(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洗手的步骤:   (1)湿、搓、冲、捧、擦。   (2)搓手步骤:一搓手心,二搓手背,三搓指缝,四搓指甲,五搓大拇指,六搓手腕。   2、提醒幼儿每天要喝5杯水。   3、不在外面买不干净不熟的食物吃。   4、不能多吃冰糕三、请幼儿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让他们也学习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教学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小百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宝宝两岁了,早晨和猫玩没洗手就吃东西,下午就发烧了,手足口病和猫玩有关系吗?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猫传染的病里没有。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所以在4月至9月,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的季节,家长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自己和孩子在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口”是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如果大人已被隐形感染,可直接将病毒“喂”给孩子,这种喂养方法,应该杜绝。

    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考试

    DBACDEFMAD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WHO初始将此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至北京时间2009年5月12日18:00,全球共在2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371例,分布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其中墨西哥确诊1626例,死亡48例;美国确诊2532例,死亡3例;我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确诊1各例。除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加拿大和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死亡病例报道。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其他辅助检查。

    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时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45mg b.i.d.;体重23-40kg者,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4]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护士的张敬泽妈妈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   (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   4、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张敬泽妈妈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并且知道了怎样预防,还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讲究卫生,就一定不会患手足口病。从而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阿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症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推荐内容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