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奇怪的大石头」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奇怪的大石头」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2024-05-18 23:02:33学龄前教育作者:tonylate
今天我们来聊聊奇怪的大石头,以下6个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文章并且是按什么顺…

今天我们来聊聊奇怪的大石头,以下6个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
  •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文章并且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奇怪的大石头》教材理解
  •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 《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知识点   一、多音字:   1、藏 躲藏; 宝藏   2、悄 悄悄 静悄悄; 悄声细语 悄然   3、转 转身; 转动   4、为 为什么 为了; 敢作敢为 为难   5、长 长短; 成长。   6、重 重复; 重量   二、近义词:   奇怪—稀奇 著名—闻名、有名 兴趣—兴致 清楚—明白 聆听—倾听 教诲—教育 贡献—奉献 平整—平坦 考察—调查、考查 震惊—震动 恐怕—估计 常常—经常   三、反义词:   突兀—凹陷、平整 奇怪—平常 严严实实—松松散散 推动—阻碍   明白—糊涂 遥远—附近、贴近 历史—现实 震惊—平静   四、词语解释:   1、奇怪: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2、著名:有名。   3、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4、躲闪:迅速使身体避开。   5、兴趣:喜好的情绪。   6、平整:平正整齐。   7、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8、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9、震惊:大吃一惊;使大吃一惊。   10、严严实实: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11、恐怕:猜想,估计。   12、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13、坑:洼下去的地方。   14、突兀:高耸的.样子。   15、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16、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   17、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18、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城融化,下渗冻结,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五、词语辨析:   1、考察 考查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确定,弄明白”的意思。但“考察”主要是指实地去观察调查;而“考查”则侧重用某种标准去衡量,主要针对行为、活动。   例:校长去各地学校考察后发现,每月考查一次学生的成绩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常常 经常   都有多次、反复发生某种行为或事情的意思。区别在于:常常强调次数多;经常和常常的意义及用法相同,有时可互换,但“经常”侧重于连续地、有规律地做某一件事,强调一贯性。   例句:表弟常常跪在草地上寻找蚂蚁。   楼道里经常会响起爷爷的歌声。   六、词语听写:   奇怪 著名 悄悄 土坑 卧倒 躲闪 兴趣 平整 推动 旅行 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震惊 清楚 捉迷藏 地质学家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孤零零 绿油油 红艳艳 甜蜜蜜 气呼呼 平平安安 高高兴兴 长长久久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七、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科要掌握的词语: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1、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我有一个不小的缺点——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比如写日记的时候经常漏字,爸爸妈妈总是批评我,但我老是改不掉。

    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了这篇课文,我要向李四光学习,要向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学习这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指导教师:吴老师

    2、吴如雪 发表于 2006-9-22 0:07:00

    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作文,里面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还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急需石油的时候,许多外国专家断定我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说我国一定有石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许多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我们应该学习李四光执着的精神,不懂得问题,要先问问父母、老师,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动动脑筋想一想,想不出也不要硬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上网、或者在书籍中查查资料。

    这篇作文让我受益不少,我一定会学习李四光这种精神的。

    你可以把这两篇作文合在一起……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文章并且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相关人物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一、《奇怪的大石头》

    《奇怪的大石头》文章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原文/《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建议   1.课文中涉及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许多地质学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如果有条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也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搜集有关李四光的材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震”(翘舌音)、“坑、秦、震”(“坑”属后鼻音、“秦、震”属前鼻音)。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或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姓氏识记“秦”。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此外,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3.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教学中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2)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首先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又进一步表明了石头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4.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如,对于“突兀”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突兀”在这里指的是巨石,巨石能够把人的身影挡住,说明它又大又高,可见“突兀”是指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再如对“严严实实”的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这个词语既形容李四光藏得好,不易被人发现,同时也说明这块石头的巨大。   5.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如,“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6.课后的第二、三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对于学生要交流的感想,主要侧重在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两个方面。学生如能感悟到有关其他方面内容,也要给予肯定。第三题,学生填空后,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追本穷源,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除此之外,课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课后安排的“资料袋”,它展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什么知识与如何拓展两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继续鼓励、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好准备。   四、参考资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中科院地学部委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李四光曾从事(tíng)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40年代x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述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行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指导了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作冰川。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亦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流经15个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2个自治区(西藏、广西)和2个直辖市(上海、重庆)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长江流域的自然分界线,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西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与怒江流域为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长江流域轮廓,像两端窄、中部宽的菱角,介于东经90°33′至122°25′,北纬24°30′至35°45′之间,东西直距3 000公里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一般均达1 000公里左右。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里,高纬度地区曾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气候也异常寒冷,人们将处于这个时代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

    导语: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四、拓展阅读(85—90页)

    1、陨石

    2、矿石

    3、大陆漂移说

    4、好问的孩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阅读(91—95页)

    1、詹天佑

    2、爱迪生的故事

    3、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4、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七、写话乐园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在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问题呢?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

    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

    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

    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

    1、初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⑵思考:全文主要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扫平障碍

    ⑴.学生找出难读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帮助下读正确。

    ⑵.学生说说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过渡: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让童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一到八自然段,划划它有几怪?(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学生读句子,思考:哪个词体现了大石头的怪?理解“孤零零”并指导朗读,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读句子,赛读。读着读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石头之大)理解“严严实实”。

    玩着玩着,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句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当时是你跟伙伴们玩,你会怎么样?

    3、三怪:时间久,来历不明

    ⑴对自己的疑问,李四光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⑵指名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⑶评议(从语气、神态、动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读

    ⑸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可它 ?

    填空后指导朗读。说说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⑹对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四光是否就此放弃?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哪个词看出李四光很好问?

    ⑺老师和爸爸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猜一猜,此时,李四光会怎么想?

    4、从李四光的行为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指名回答。设疑:巨石之谜充斥着他小小的脑袋,他到底怎样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节课再见分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最后两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心中的`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 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读句子,理解“突兀”。哪个词说明李四光的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c.学到这儿,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你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补充故事: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四、小结鼓励:

    李四光、牛顿、瓦特的发现离不开勤动脑、善思考。愿我们小朋友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给生字归类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范写

    3、学生练习,师指导

    六、作业自助餐

    1、 做一页科学家童年故事手抄报

    2、 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3、 写生字:生字只要能记住,写几个都行

    4. 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分享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1、出示导读提纲: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并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1、出示导读提纲:

    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五、(升华)

    (一)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出示导读提纲:

    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2、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3、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阅读,进行思维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3、出示导读提纲;

    默读文章思考 :

    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4、学生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快乐作业:(任选一)

    1(读)课外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小嘴去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解决,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发现,相信明天的你们会更棒。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善于观察

    李四光 善于思考 震惊世界

    长大后执着探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案怎么设计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要求: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溼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蒐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 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 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溼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溼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溼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蒐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溼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奇怪的大石头」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推荐内容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