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2024-05-18 23:22:54学龄前教育作者:53kaifa
今天我们来聊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下6个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几种 - 百度宝宝知道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 百度宝宝知道婴儿病理性黄疸 -…

今天我们来聊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下6个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几种 - 百度宝宝知道
  •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 百度宝宝知道
  • 婴儿病理性黄疸 - 百度宝宝知道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什么特点?
  • 病理性黄疸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几种? - 百度宝宝知道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几种

    你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三种:   (1)溶血性黄疸:多见于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败血症、小儿生后用某种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K3、磺胺、水杨酸、新生霉素、利福平等而引起。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内酶的活力低下,或因缺氧、窒息、感染等抑制了肝脏酶的活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能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而使小儿出现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发育畸形或炎症阻塞,使胆汁郁滞于胆道,并返流肝内造成毛细胆管破裂,胆汁进入血液造成黄疸。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因为体内某种疾病引起黄疸现象。(如肝炎)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在生后24小时中,或者生后4~5日之后才出现。

    婴儿病理性黄疸

    现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在大城市,应该配合医生治疗,尽快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以下是我的另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病理性的黄疸,就是指黄疸持续不退,看婴儿是否黄疸,最注意参考的数据是血清胆红素。当血清胆红素总量超过205umol,并伴有各种临床症状就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就医确诊治疗。

    引起病理性黄疸主要类型

    1.溶血性黄疸。

    母婴之间ABO血型、Rh血型或其他血型不和,使新生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溶血

    2.肝细胞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等对肝细胞的损害,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阻塞性黄疸

    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阻塞等是肝脏内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出,肝内淤积过度后使胆小管破裂,反流入血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什么特点?

    1.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黄疸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应积极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且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有些病理性黄疸,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引起黄疸。非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以及药物性黄疸。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的现象出现。 (2)新生儿败血症。即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且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羊水混浊、胎膜早破,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破损等。可表现为食欲低下、发热、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等。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这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2)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在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喝水5学问 宝宝手足口病的真相 病理性黄疸症状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可能是属于病理性黄疸。此时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 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怎么办 10招对付宝宝发烧 怎样治疗病理性黄疸 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病因治疗 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 (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3)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4、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新生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可换去致敏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 怎么预防病理性黄疸 1、妊娠期间,如果孕妈湿热,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出现黄疸。所以妈妈怀孕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吃过量的生冷食品,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2、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几种?

    病理性黄疸有三种: (1)溶血性黄疸:多见于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败血症、小儿生后用某种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K3、磺胺、水杨酸、新生霉素、利福平等而引起。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内酶的活力低下,或因缺氧、窒息、感染等抑制了肝脏酶的活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能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而使小儿出现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发育畸形或炎症阻塞,使胆汁郁滞于胆道,并返流肝内造成毛细胆管破裂,胆汁进入血液造成黄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推荐内容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