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怀孕 > 备孕 > 怀孕准备 > 清淡饮食让宝宝更健康

清淡饮食让宝宝更健康

2024-05-19 13:52:36怀孕准备作者:爱宝宝
  宝宝吃清淡饮食的好处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不洁食物会引发疾病,膳食制作不当,也会影响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婴幼儿消化功能不健全,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完善:过多的盐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脏功能;甚至发生高血压等儿童成人病。过多的糖使牙齿脱钙、软化…

  宝宝吃清淡饮食的好处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不洁食物会引发疾病,膳食制作不当,也会影响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婴幼儿消化功能不健全,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完善:

  过多的盐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脏功能;甚至发生高血压等儿童成人病。

  过多的糖使牙齿脱钙、软化,容易发生龋齿,引起反酸,高渗性腹泻,同时也会伤及脾胃消化机能,影响食欲。

  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少放油盐等调味剂的清淡饮食,最有利身体健康。

  宝宝饮食要注意这3点

  一、味精不要放

  一些年轻妈妈会在宝宝食欲不佳时用多加味精的方法来调节食物味道,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味精中含有的“谷氨酸钠”,会使宝宝骨骼中的红细胞和颗粒性白细胞的数量下降,长骨的骨化过程减慢,从而使其骨骼生长变缓。另外,食入过多的味精还会破坏调节骨组织代谢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间的正常关系,从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类每日最高味精摄取量为0.15克/公斤体重。比如1岁孩子平均体重约为10公斤,其味精最高安全摄取量不超过1.5克。所以即使宝宝1岁以后,饮食中也不应匆忙添加味精。

  二、盐要少放

  营养学家建议,1至6岁的儿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1周岁以内的婴儿以每日不超过1克为宜。对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应严格控制饮食中的食盐量。建议父母用“餐时加盐”的方法控制患儿的食盐量,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口味,又可以减少用盐。具体做法是:在烹调时少加盐或不加盐,而在餐桌上放一瓶盐,等菜肴烹调好端到桌上时再放少许盐。如此可使食盐附着于食物和菜肴表面,来不及渗入内部,吃起来咸味已够,却可以比烹调过程中放盐减少不少。

  三、少油腻

  过于油腻、粘滞的食物对幼儿而言,难以消化,容易引起脂肪痢,而且影响钙质吸收,甚至导致超重、肥胖等。还有油炸食物经高温煎炸后,水分丢失,油脂增加而变得酥脆美味,深受人们喜爱,但煎炸过程中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物质。幼儿食用油炸食物后会感觉咽喉干涩或发炎,有的孩子口气重、睡眠不安宁、指甲根部长倒刺、嘴唇殷红或干裂等,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

  宝宝易消化吸收的三大清淡饮食

  宝宝易消化吸收的三大清淡饮食之一、好喝的米汤

  将优质的大米或小米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开锅后改用小火焖,直至米完全煮烂。关火后放置一段时间,然后用小勺取表面上的米汤。不必稀释,也不要加糖或盐,只待温度合适,就可以喂宝宝了。

  如果宝宝愿意喝,用大米和小米一起熬制米汤也是可以的。

  宝宝易消化吸收的三大清淡饮食之二、鲜美的鱼汤

  选用一条新鲜的活鱼(鲤鱼、鲫鱼、草鱼都可以)洗净,除去内脏、鳞。将锅烧热,放入少许植物油,把鱼放入热锅中煎1―2分钟。向锅中加入凉水,焖至鱼汤变白,出锅前放少许盐。将鱼汤晾得稍微凉一些后,就可以让宝宝喝了。

  宝宝易消化吸收的三大清淡饮食之三、健康蔬菜汁

  1、蔬菜的选择

  可以用来给宝宝制作蔬菜汁的蔬菜有很多,如油菜、菠菜、小白菜等,只要是用新鲜的绿叶青菜做,宝宝就会爱喝,但爸爸妈妈要注意,一定不能选择洋葱、大蒜、香菜等味道过于刺激的蔬菜,即使是作为配料也不行,它们对宝宝胃肠道的刺激太大了。

  2、蔬菜汁的制作

  首先是清洗,包括用具的清洗和蔬菜的清洗。

  然后将青菜去掉根部,切成小段,放入已经煮沸的清水中(水不要太多,一小碗即可),再煮开。最后用筛子滤出菜渣,得到菜汁。将菜汁与等量的温开水混合,新鲜的菜汁就做好了。

  3、蔬菜汁的饮用

  蔬菜汁和果汁的饮用没有太大的区别,仍然遵循由少到多、一次不超过20毫升的原则。对于3个月的宝宝,每天喝3―4次的果汁或蔬菜汁是适当的。

  小编提醒:不要以自己的口味去衡量宝宝的

  宝宝对食盐的敏感度高于成人,因为对食盐的敏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当食物中盐的含量为0.25%时,成人可能感觉不到咸,但宝宝却完全可以感知到。

  因此,当成人感觉咸淡适中时,对宝宝来说可能已经较咸了,而宝宝又无法表达,只能去慢慢适应这样的咸度,最后改变了一生的口味。因此,宝宝3岁之前的膳食不仅需要单独加工制作,而且需要全家人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