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生活百科 > 「小儿鼻出血」小儿鼻出血好发部位

「小儿鼻出血」小儿鼻出血好发部位

2022-08-22 22:09:05生活百科作者:53kaifa
今天我们来聊聊小儿鼻出血,以下6个关于小儿鼻出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小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小儿鼻出血要怎么止血?小孩子经常流鼻血怎么办?儿童鼻出血有什么防治方法?小孩…

今天我们来聊聊小儿鼻出血,以下6个关于小儿鼻出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小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小儿鼻出血要怎么止血?
  • 小孩子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 儿童鼻出血有什么防治方法?
  • 小孩鼻子老是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 幼儿鼻出血时应如何处理
  • 小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当天气干燥,小儿穿衣过多时,内热有火,小儿鼻粘膜干燥常会引起鼻腔出血。

    2.孩子用手挖鼻孔,挖破鼻粘膜而引起出血或外伤了鼻腔,鼻粘膜下血管破裂而流血。

    3.当孩子发烧、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粘膜下浅表血管破裂出血。

    4.孩子把异物塞入鼻腔,刺激鼻腔粘膜糜烂出血。

    5.患有鼻腔肿瘤或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当孩子鼻出血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止血:

    1.将凉毛巾敷在孩子的前额、鼻根和颈部两侧。

    2.用两手指紧捏鼻翼约3~5分钟。

    3.用食指紧压鼻腔旁边的迎香穴或手的合径穴。

    4.左鼻腔出血举右手,右鼻腔出血举左手,约3~5分钟。若出血不多用以上方法可以止住,如出血数量较多,就要去医院用沾有止血药的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孩子经常鼻出血,就要找医生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小儿鼻出血要怎么止血?

    小儿鼻出血的止血方法:(1)冷敷:将凉毛巾敷在孩子的前额、鼻根和颈部两侧。

    (2)用两手指紧捏鼻翼约3~5分钟。

    (3)用食指紧压鼻腔旁边的迎香穴或手的合径穴。

    (4)左鼻腔出血举右手,右鼻腔出血举左手,约3~5分钟。若出血不多用以上方法可以止住,如出血数量较多,就要去医院用沾有止血药的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孩子经常鼻出血,就要找医生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小孩子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孩子流鼻血后到底该怎么做?孩子流鼻血又是啥原因?

    1、仰头止血——肺炎、严重窒息

    仰止血很容易将鼻腔血液流入咽部、食道和胃,造成不适、恶心。有些人恶心恶心,吐出血。出血量大时,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严重窒息也有生命危险。

    2、鼻孔卫生纸——摩擦损伤、感染

    用纸团连堵带拧的,容易摩擦损伤到鼻腔粘膜,破坏一些脆弱的毛细血管,加重出血。而且塞住鼻孔,原本下向外流的鼻血可能会倒流进口腔、食管甚至气管等。

    假如是质优价廉的卫生纸,还容易造成感染,并且用纸堵住鼻孔,塞的深度和压迫程度不够,也不会有明显的止血效果。

    那怎么正确止血?看这里!!

    1、让孩子身体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

    2、用手捏住鼻子两侧,挤压10分钟左右,有点疼。

    3、在鼻翼上也可以放一个冰袋,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若出血量大,难以自行停止,或伴有其它症状,如出血超过15分钟,或无法停止流动,或口鼻有大量血液涌出,则应迅速送医院就诊。

    第二,如果经常流鼻血,即使孩子没有不适,也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反复出血,容易导致贫血或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长期这样做,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流鼻血一般问题不大,但止血方法不对,容易出事!

    儿童鼻出血有什么防治方法?

    鼻出血很常见,如不是由外伤引起,可做如下处理。

    让孩子坐下或仰卧在床上,头稍微前倾,而不是后仰。

    捏鼻翼10分钟,慢慢放手。

    用冷毛巾敷在鼻外或脖子后面,使血管收缩止血。

    血止住后不要让孩子碰鼻子。

    如果10分钟后不能止血,尽快送医院。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小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

    1.当天气干燥,小儿穿衣过多时,内热有火,小儿鼻粘膜干燥常会引起鼻腔出血。

    2.孩子用手挖鼻孔,挖破鼻粘膜而引起出血或外伤了鼻腔,鼻粘膜下血管破裂而流血。

    3.当孩子发烧、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粘膜下浅表血管破裂出血。

    4.孩子把异物塞入鼻腔,刺激鼻腔粘膜糜烂出血。

    5.患有鼻腔肿瘤或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当孩子鼻出血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止血:

    1.将凉毛巾敷在孩子的前额、鼻根和颈部两侧。

    2.用两手指紧捏鼻翼约3~5分钟。

    3.用食指紧压鼻腔旁边的迎香穴或手的合径穴。

    4.左鼻腔出血举右手,右鼻腔出血举左手,约3~5分钟。若出血不多用以上方法可以止住,如出血数量较多,就要去医院用沾有止血药的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孩子经常鼻出血,就要找医生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小孩鼻子老是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小孩流鼻血原因1、过敏引起:容易流鼻血的小孩,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病状,因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会有糜烂症状,且因会有搔痒感而常戳揉鼻部,造成鼻黏膜受伤流血。

    小孩流鼻血原因2、外伤所致:外部伤害是小孩流鼻血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孩好动顽皮,不小心撞到硬物,是有可能流鼻血的,还有就是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的挖鼻孔,挖鼻孔可能造成鼻粘膜破损,从而导致流鼻血。

    小孩流鼻血原因3、手抠鼻子:患有过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小孩,会因为流鼻水、鼻塞,使鼻子发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孔(有的则是坏习惯),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

    小孩流鼻血原因4、鼻黏膜脆弱:幼儿的鼻黏膜较脆弱,在冬天干燥寒冷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提高温度与湿度,因此,造成鼻黏膜易充血而导致出血。

    小孩流鼻血原因5、生活作息不正常:许多孩子因为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比较少,身体虚弱,容易引致流鼻血。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导致流鼻血的孩子,也会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气有臭味的情形。

    小孩流鼻血原因6、其它疾病所致:临床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异常或鼻腔内肿瘤,在早期亦会以“流鼻血”的方式表现,顾教授提醒,若小孩常常没有原因的流鼻血,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应该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找出真正原因。

    小儿流鼻血,一般不是疾病导致的话,是可以有效地预防的:

    1、多补水,可煮一些秋梨汤、柿子汁、荸荠汤等给宝宝饮用。适当多吃一点水果与蔬菜。

    2、经常用小棉签蘸婴儿油或润肤露,轻轻擦拭宝宝鼻腔前部。

    3、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宝宝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12次。这样能促进鼻粘膜的血液循环。

    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惊慌,让宝宝保持后仰,将消毒棉卷或清洁的纸巾卷塞进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过深。同时用冷水轻拍宝宝的后脖颈,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无效,应尽快就医。

    幼儿鼻出血时应如何处理

    外伤是引起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高热引起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引起出血。

    父母发现小儿流鼻血该如何处理呢?

    1、指压止血法:

    如出血量小,可让病儿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的压住病儿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儿用嘴呼吸,同时在病儿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2、压迫填塞法:

    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不要松松填压,因为这样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捏鼻止血时,安慰病儿不要哭闹,张大嘴呼吸,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经上述处理后,一般鼻出血都可止住。如仍出血不止,需及时送医院;在医院除继续止血外,更需查明出血原因。

    鼻出血是小儿的常见症状。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健康,但反复发生鼻出血。有的在上课时或玩耍时;有的在晚上睡眠中;有的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发生鼻子出血。以上情况都会引起家长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孩子会发生严重的疾病。

    鼻出血多发生于4~10岁的儿童,而且90%以上的患儿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多血管区,由鼻腔内的动脉吻合网和静脉血管丛构成。这里黏膜薄,而且位置靠前,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故医学上称为鼻腔易出血区。

    引起小儿鼻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鼻本身的原因,如鼻腔内发炎、鼻外伤而引起血管破裂,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干燥,使黏膜上的血管特别脆弱引起出血;还有全身方面的原因,如急性传染病、发烧、血液病等。所以当小儿鼻出血时,需要到医院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小儿鼻出血」小儿鼻出血好发部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