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生活百科 > 「宝宝低烧」宝宝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低烧」宝宝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07-30 08:45:05生活百科作者:tonylate
今天我们来聊聊宝宝低烧,以下6个关于宝宝低烧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娃低烧该怎么处理孩子持续低烧,该怎么办?宝宝体温多少为低烧宝宝发低烧怎么办? - 百度宝宝知道孩子发低烧怎么…

今天我们来聊聊宝宝低烧,以下6个关于宝宝低烧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娃低烧该怎么处理
  • 孩子持续低烧,该怎么办?
  • 宝宝体温多少为低烧
  • 宝宝发低烧怎么办? - 百度宝宝知道
  • 孩子发低烧怎么办?
  • 婴儿的低烧怎么办 - 百度宝宝知道
  • 娃低烧该怎么处理

    小孩发烧如果是高烧的话可能有生命危险,就算治好了,有些也会留下后遗症,通常小孩高烧是从低烧发展过来的,而小孩低烧通过各种各样的退烧办法是能够有效退烧的,其中物理退烧最安全,正常来说小孩低烧应该怎么办呢?

    小孩低烧怎么办怎么有效处理

    小孩低烧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变成高烧,那么小孩低烧怎么办怎么有效处理呢?

    低烧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首先要查明原因。低烧的原因有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要查明原因对症用药。可以先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宝宝的耳后,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或用温水毛巾为宝宝轻轻的搓揉全身,使血管扩张通过皮肤散热,水气由体表蒸发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孩子发低烧的时候,可以先给孩子吃中成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小儿羚羊角颗粒或者豉翘清热颗粒。这些药物不仅有轻度的退烧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的症状,可以给孩子服用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服用思密达。

    宝宝低烧是多少度之间

    宝宝低烧是有一定的定义的,那么宝宝低烧是多少度之间呢?

    宝宝低烧一般是指37. 1℃到38℃之间。但是如果是肛门温度,一般是37.5℃到38℃。宝宝出现低热的时候,需要进行物理降温,主要有温水浴、多喝水等物理降温方式。但是部分宝宝会出现体温上升的可能,就需要不定时进行体温的测量。如果出现体温超过38.5℃,就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发生高热惊厥的可能。注意进行病情的观察,同时需要进行原发疾病进行相关的治疗。

    小孩出现低烧的情况,可以考虑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观察一下看看,可以使用温热水擦拭身体表面,尤其是颈部,腹股沟,腋下的位置,然后让孩子多喝温水,让孩子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小孩低烧几天可以好

    小孩低烧需要家长及时处理,通常小孩低烧几天可以好呢?

    小孩低烧,一般是指体温在37-38度之间,先看他有没有伴随其他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拉肚子,宝宝发烧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可能持续3-5天。如果超过3-5天,体温仍不退,出现了皮疹,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大部分发烧是病毒性,所以基本上在3-5天之内痊愈。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发烧,在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发烧可能会持续不退,这个时候血常规就可以区分一下,如果有细菌感染就需要抗生素治疗。

    小孩低烧如果是病毒感染,输液9天,未好转,可能是同时存在细菌感染,或者选择的抗病毒药不恰当。建议再次去医院就诊呼吸科或儿科,再次复查血常规,同时查胸片或胸部CT。

    宝宝低烧怎么物理降温

    宝宝低烧尽量选择物理方式来降温,那么宝宝低烧怎么物理降温呢?

    如果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只需要给孩子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多喝温水就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和脸色,如果孩子精神状况好,能吃能玩,虽然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也可以暂时不用退热药物,可以先选择洗热水澡,水温在35到39摄氏度之间。

    体温超过39摄氏度,容易诱发高热引起的惊厥,必须马上使用退热药物。此时让孩子多喝水,多排便,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还需要通便降火,也可以排除孩子体内的积热,如果孩子没有排大便,也要用开塞露排便,有利于退热。

    孩子持续低烧,该怎么办?

    引言;小孩发烧的话都会令家长很担心的,尤其是持续性的发烧。一般发烧的话都是存在体内有炎症的反应。那么孩子发烧是什么原因?一直低烧,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孩子持续低烧的原因

    在生活当中,如果孩子一直持续低烧的话,一般是有以下的原因,首先考虑是体内有感染。病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出现一直持续的低烧症状,这个时候家长要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血常规的检查,根据血常规的检查结果来给予对症治疗。也有可能是饮食没有规律,经常吃一些高蛋白高脂肪或者是暴饮暴食等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也会出现低烧的症状。孩子除了低烧,还要观察是否有咳嗽盗汗等症状。

    二、孩子持续低烧怎么办

    孩子持续低烧的话,首先我们要找到原因,是不是饮食不当导致的消化不好,积食而引起的发烧。这种情况的话,我们要尽量的少量给宝宝进食或者是吃点益生菌调理一下肠胃菌群,同时多喝些温水。也有可能孩子是有炎症,如果孩子还出现了咳嗽呼吸道感染的话,那么我们要去医院做一下血常规的检查,查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持续低烧,再对症治疗,要多喝温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清淡,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三、宝宝持续低烧的症状

    宝宝如果发烧的话会出现脸部发红,呼吸加深加快,身体发烫,额头发烫,还会有的有四肢冰凉等等的症状。而且还会出现精神不好。我们要通过体温计测量一下宝宝的体温。如果持续低烧精神状态不好的话,建议最好是及时的去医院检查一个血常规的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暖,多喝水。

    宝宝体温多少为低烧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发热根据体温的高低分为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

    低热是指体温在37.4-38℃,中度热是38.1-39℃,高热是39-41℃,超高热是高于41度。发热是指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过少,导致体温稍高超过了正常范围。

    临床上一般采取腋下温度,这样安全便捷误差小,当然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对测量的结果也是会有影响的。

    病情分析:宝宝的基础体温一般是在36度9到37度5之间,一般情况下,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一度的时候,就算是发烧的情况。但是具体的体温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有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一些改变。在此时需要及时测量宝宝的体温。

    意见建议:如果宝宝的体温稍微的升高,身体上没有伴随着其他的异常表现,也是不需要过于担心的,但是如果出现了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给宝宝采取物理的方法来进行退烧,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带宝宝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治疗。

    低烧在37度5到38度5左右。出现低烧的宝宝可能是因为身体受凉后造成感冒引起的,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来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身体再次受凉,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要定时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

    宝宝发低烧怎么办?

    你好!低烧的话可以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建议要多喝水,注意给宝宝量体温,如果超过38.5℃的话,建议服用退烧药,如果是超过39℃的高烧或者发烧一直反复的话,建议到医院检查下血常规、C反应蛋白,明确引起发烧的病因,并对症下药。

    孩子发低烧怎么办?

    当父母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身体健康,可是孩子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一冷一热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发烧,所以自古就有“你妈嫌你冷”,如今又到了天气忽冷忽热的秋季,估计还有不久你妈就该喊你穿秋裤了。 当家长的除了着急还是得练就一身强大的应对本领,那么遇到孩子发烧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确认该着急的程度,不,当然是确认孩子体温啦。如果是低烧,一般不高于38.5℃,并且孩子精神状态进食状态等还比较正常,那就先适当降温,然后观察观察。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适当减少衣物,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哦,那就是:不能捂着。虽然这个知识点已经说烂了,但触犯的还是大有人在。发烧了还给孩子捂着你是魔鬼吗?那些传统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赶紧摒弃吧。如果是在感冒初期刚刚感到怕冷时,采用捂着的办法的确会管用,其他情况就算了吧。 2、洗温水澡,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者擦拭身体,降温效果杠杠的,不过就是会有点费劲。但洗澡的过程也要注意保暖,不能再次冻着宝宝。 3、使用退热贴或者冰敷额头,简便又有效,大家都喜欢用。 4、多喝水。一则有利于补充体内因发烧消耗的水分,二则让宝宝多排尿,有利于退烧。 5、饮食宜清淡,发烧时宝宝的肠胃功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食用油腻的食物更加不利于消化吸收。 如果是高烧38.5以上,就应使用药物退烧了。如果还伴有其他症状,应考虑就医。

    婴儿的低烧怎么办

    体温低于38。5度一般不需要吃退烧药,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可以多喝水,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适当吃退烧药并进一步查明发烧的原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宝宝低烧」宝宝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